前三季度,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4.3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0亿元,同比增长6.3%。
前三季度,荆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连续5个月位居全省第2位。从行业来看,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保持增长,较上半年增加1个。重点企业多点发力。华鲁恒升、云图新能源材料、史丹利宜化新材料产能持续释放,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约2.0个百分点;美的“空冰洗”三大产业园,进一步扩能提质,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约1.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55.3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7072.9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3947.30亿元,增长6.5%。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与上半年持平。夏粮、早稻产量合计572.59万吨,增长0.7%。
前三季度,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9月增长6.9%。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8.5%,其中11个行业增速超过10%。分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分别增长5.9%、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5%,比上半年回升0.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普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3.8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0.4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21.37亿元,增长4.8%。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种植业、林业、渔业增势较好,产值分别增长4.8%、8.3%、5.6%
1-9月份,丽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29亿元,同比增长5.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7.50亿元,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79亿元,增长9.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10.49亿元,增长5.0%;餐饮收入39.79亿元,增长6.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平稳,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9%、6.5%、9.8%。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丽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5.4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35亿元,增长4.1%。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保山市地区生产总值911.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1.8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0.1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9.64亿元,增长5.4%。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昆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18.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6.1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8.18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4484.57亿元,增长4.7%。
前三季度,玉溪市地区生产总值19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较上半年(4.0%)提升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3.8%)提升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32.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7.4亿元,增长5.3%。
1-9月,玉溪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68亿元,同比增长3.1%。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2.31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3.37亿元,同比增长4.0%。从消费形态看,实现商品零售521.92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餐饮收入133.76亿元,同比增长4.2%。
前三季度,通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2亿元,增长5.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7.0%。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3.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600.8亿元,同比增长5.0%
前三季度,呼伦贝尔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79亿元,同比增长4.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4%,商品零售增长4.7%。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8.1%,烟酒类增长8.6%,日用品类增长9.8%。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1077.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9.95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75.67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602.12亿元,增长3.7%。
前三季度,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7%,房屋新开工面积9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76.6万平方米,下降6%;办公楼26.7万平方米,增长39%;商业营业用房45.7万平方米,增长0.3%。全市房屋竣工面积78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3.3万平方米,下降1.5%
前三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25.5亿元,同比增长11.2%,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83.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和交通运输业设备购置投资合计占全市设备购置投资比重近9成。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5.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9%。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按可比价计算),其中9月份增长9.1%,呈较快增长态势。产销衔接持续改善。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7%,高于产值增速1.6个百分点。产销率自3月份以来逐月攀升至98.6%,比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720.0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30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1.86亿元,同比下降11.8%;第三产业增加值557.93亿元,同比增长6.0%。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
400-166-9286
181-6370-6525
贝哲斯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