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材料深耕于新型电子浆料领域,其2024上半年营收为55.73亿元

一、主要业务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专注于新型电子浆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光伏电池用导电银浆,覆盖PERC、TOPCon、HJT、X-BC等主流及新型高效电池技术路线,适配多晶/单晶电池、叠瓦工艺及无网结印刷等差异化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公司打破了境外企业对光伏银浆的垄断,2021年成为全球正面银浆出货量第一的供应商,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半导体浆料、5G滤波器银浆、元器件浆料及新能源汽车电子材料等非光伏领域,构建“光伏为基、多领域协同”的产品矩阵。依托常州与上海双研发中心、年产3000吨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公司服务通威太阳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头部客户,并主导制定SEMI国际行业标准,奠定全球光伏辅材龙头地位。
2024年上半年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收情况(亿元)
 2024年上半年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收情况(亿元)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尖端研发体系与全链条技术壁垒
聚和材料的核心优势源于“配方设计-工艺创新-产学研融合”三位一体的研发生态。公司组建了国际化研发团队,包括2名外国专家、10余名博士及20余名硕士,80%成员来自985/211院校,覆盖高分子化学、半导体物理等多学科领域,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研发配置高倍SEM-EDS、流变仪等尖端设备,支撑纳米级银浆配方优化;联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德国KIT等机构共建实验室,攻关低温银浆、银包铜技术等前沿方向,推动“少银化”降本趋势。核心技术成果包括TOPCon电池双面成套银浆、BC电池P/N区高效浆料等,适配超细线印刷与0BB无主栅工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技术迭代速度领先行业。
2、垂直整合与产业链话语权
通过“粉体自供+场景延伸”的垂直布局,公司构建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闭环竞争力。子公司聚有银推动电子级银粉国产化,突破高纯度金属粉体技术瓶颈,降低外购成本并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步拓展胶黏剂、封装胶等非浆料产品,子公司德朗聚开发0BB封装定位胶打破进口垄断,切入汽车电子与OLED封装领域,实现“光伏+半导体+消费电子”场景穿透。产业链协同强化客户黏性:光伏银浆市占率稳居全球30%,TOPCon细分领域超40%,深度绑定通威、晶澳等龙头,并主导SEMI国际标准制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规则。
3、敏捷制造与全球化韧性
公司以“数字工厂+海外产能”重塑供应链效率。常州基地建成万级洁净车间,通过ISO认证及“零缺陷”品控体系,集成ERP/MES系统实现柔性生产,支持快速响应订单波动;泰国基地布局600吨产能,规避贸易风险并贴近东南亚电池客户集群。面对美国对东南亚双反调查,公司通过本土化产能分散地缘政治冲击,同时以数字化管理压缩交付周期,支撑客户技术迭代需求(如48小时内完成新配方试样),巩固“技术-产能-服务”的全周期壁垒。
2024年上半年 数值
总营收 55.73亿元
归母净利润 3.58亿元
毛利率 10.50%
数据源自:贝哲斯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商务联系

超越挑战,未来可行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