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关税重压下中国企业的天还没踏,玩具和运动器材企业通过AI赋能等措施全力自救

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最高达245%关税,中国也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至125%,这一政策对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玩具和运动器材外贸行业造成显著冲击,但也倒逼行业加速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一、双向“奔赴”,关税重压下中美贸易的“断链”

中国玩具出口的成熟市场以欧美为主,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市场。2024年对美国实现玩具出口额为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占玩具出口总额的比例为26.46%。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的177亿美元玩具中,75%来自中国,但受特朗普政府加征的34%关税冲击,中国玩具企业已实质暂停对美出口订单。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传统玩具出口额79.95亿美元,同比下滑5.3%。
2024年,中国跑步机出口额13.58亿美元,从出口市场结构看,2024年,实现对美出口4.91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6.14%,连续三年出口市场份额超过36%。2024年,健身器材对美出口16.5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2.77%。中国生产的阻力带国内售价约1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零售价可达十几美元,原本利润率约20%-30%。新关税下,美国进口商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20%,但多数企业因利润空间不足拒绝妥协,导致订单谈判陷入僵局。


2024年对美出口额(亿美元)

2024年对美出口额占比

2025Q1对美出口额降幅

玩具

105.5

26.46%

-5.3%

跑步机

4.91

36.14%

——

健身器材

16.54

32.77%

——

二、对产业链的影响:美国企业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孩之宝公司首席财务官Gina Goetter表示,准备在两年内把中国供应比例由50%降至40%以下。

Spin Master计划到2027年将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50%降至40%以下。

美泰表示2025年在中国的全球产量占比将从2024年的50%降至不足40%,将生产基地分散到其他国家,以此规避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风险。美泰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表示,其推行的长期性的利润优化计划将在2024年到2026年期间为公司节省成本约2亿美元。其中,2024年关闭中国一家工厂节省了8300万美元。

成立于2001年的奥力来中国,是美国力健(Life Fitness)、星驰(Star Trac)、诺德仕(Nautilus)等顶级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国内众多高端健身俱乐部、五星级酒店、知名企业的健身房器材设备都通过这家头部公司采购。关税风波之下,跨国供应链骤然紧绷,奥力来首当其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美国运动器材企业尝试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国,虽然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工人熟练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但长期来看,对中国运动器材产业链造成一定冲击。例如,美国的运动器材企业可能会逐步减少在中国的生产订单,转而寻找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这将对中国运动器材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产生威胁。

美企转移中国产能,分散至其他国家

孩之宝

两年内把中国供应比例由50%降至40%以下

Spin Master

2027年将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从50%降至40%以下

美泰

2025年在中国的全球产量占比降至不足40%

三、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成本飙升与订单流失

玩具行业:美国对华玩具加征高额关税直接导致中国玩具出口成本激增,同时政策叠加严苛的质量标准(如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限制),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例如,美国玩具商Basic Fun的卡车玩具因关税成本上涨10美元,消费者购买意愿锐减。同时,美国零售商如Target和沃尔玛已取消订单,转向越南、墨西哥等替代产地,但后者因供应链效率低下,短期内仅能承接20%的产能。

运动器材行业:美国对中国体育用品(如健身器材、运动地板、场馆设备等)加征关税(部分产品税率曾达25%),直接推高出口价格,削弱价格优势。

部分美国进口商转向东南亚、墨西哥等低成本地区采购,导致中国出口企业份额下滑。国内大型健身器材制造商(如舒华、英派斯)对美出口业务曾受明显冲击,需通过降价或分担关税维持客户。

四、中国企业短期阵痛与转型阵痛

1.危机倒逼产业升级

中国玩具出口额大幅收缩,代工企业首当其冲,部分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拼装玩具、教育类IP衍生品,并通过欧盟CE认证打破技术壁垒。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满足美国市场对高附加值、高质量玩具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专注于高科技、智力型玩具的研发,并逐步开拓欧洲、东南亚及中东等新兴市场。

联合国漫IP:2025年1-2月,泡泡玛特国内线上销售额达3.75亿元,同比激增261%,其中《哪吒2》系列盲盒贡献9201万元(占比24.5%),验证了国漫IP与潮玩产业协同发展的潜力。

TOP TOY的解法是:以“渠道网络+超级供应链+用户数据”为铁三角,形成闭环增长引擎,将“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转化为“文化定义”的系统能力。支撑双轨制IP战略——既推动《哪吒》《黑神话:悟空》等中国原生IP的全球化开发,又以中国供应链赋能迪士尼等国际IP的本土化再造,实最快45天极速产品上市的研发生产能力。

布局智能玩具:根据2025年4月“智创未来·AI赋能玩具新生态”论坛,2024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达181亿美元,2033年有望突破600亿美元,中国占据亚洲市场主导地位,深圳凭借供应链与科创优势成为核心引擎。

广和通、嘉之亨等企业推出集成情感识别的智能方案,儿童陪伴机器人单品类年出口额增长173%。随着多模态大模型与硬件深度融合,AI玩具将向教育、医疗陪护等领域扩展,2030年有望形成“人-物-场”智能生态圈。深圳拟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联合高校攻克幼儿AI伦理、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巩固全球创新高地地位。

联合国漫IP2.优化供应链布局

目前泡泡玛特已在2024年将10%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并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展至东南亚和墨西哥。这一供应链多元化策略可以降低关税风险,同时支持其全球扩张。

部分企业赴美建厂或通过海外代工(如力健(Life Fitness)在东南亚设厂),绕过关税壁垒。

同时,健身器材厂商普遍展现出积极的应对姿态,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拓展全球化布局,客户群体已覆盖欧洲、亚太等众多地区。在4月初落幕的德国FIBO展上,大胡子、英派斯、舒华、迈宝赫、英吉多等众多中国器材厂商纷纷亮相,彰显了中国厂商在世界舞台上的信心与展望。舒华体育作为中国知名的健身器材制造商,带来了多款创新产品,包括智能跑步机、力量训练器械,以及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的健身器材。这些设备不仅注重用户的健身效果,更强调使用体验与健康管理。舒华体育在现场展示的智慧健身系统,结合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用户可以实时监控运动效果,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全球共享,做世界的舒华

3.目标转移,进军其他市场

玩具行业成熟市场:欧洲是中国众多玩具厂商着重布局的市场,欧盟是玩具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24年中国对欧盟实现玩具出口额为63.08亿美元,同比增长0.67%,占玩具出口总额的比例为15.82%。

以对单一国家出口额来看,欧盟27国中共有10个国家达到了1亿美元以上,而欧洲地区从中国进口玩具最多的是英国,2024年中国对英国实现玩具出口额为16.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占玩具出口总额的比例为4.08%。

玩具行业新兴市场:近年来,引起行业关注的新兴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尤其是墨西哥、俄罗斯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2024年,中国对墨西哥实现玩具出口额为15.49亿美元,同比增长6.28%,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为3.88%。按照对单一国家出口额排序,墨西哥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是中国玩具出口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运动器材行业:东南亚的露营热潮、南美地区的足球文化、中东地区的休闲体育投资,均催生特定品类需求。例如,沙特的“2030年愿景”计划将体育产业对GDP贡献率提升至1.6%,其体育场馆建设将健身器材进口,墨西哥借助北美自贸协定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跳板。

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印度、西班牙、荷兰作为跑步机出口传统主力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随着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民众对健康和健身更加重视,跑步机等健身器材需求也快速释放。同时中国健身器材制造企业在智能健身设备、可穿戴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例如,带有AI教练功能的跑步机、可联网的划船机等产品逐步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转移目标,积极转向美以外其他市场,同时重视中国内需

五、未来图景: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

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玩具行业通过小订单、多批次、快速反应的“小单快反”模式,将交货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大幅压缩到1周以内,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包括运动器材在内的体育用品呈两位数增长。当前,中国出口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中国内需市场广阔,也是重要的大后方。

获取更多运动器材行业信息,可参考我们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运动器材行业调研报告(涵盖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及占比分析)》。

商务联系

超越挑战,未来可行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