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进一步抬升对华关税至125%乃至145%,中国半导体、家电、消费电子等17类核心产品首当其冲,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基本停止发货。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表示,“市场无法接受这么高的关税。”预计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或下滑10%-15%,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可能面临产能利用率下降20%-30%。
一、部分产品幸免于强加关税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下中美之间贸易战打得如火如荼,但美国方面却对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输美网开一面。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宣布4月5日起不再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设备等20类中国产电子产品征收此前实施的125%“对等关税”。豁免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如iPhone)、笔记本电脑、服务器、路由器、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设备(如固态硬盘)等关键技术产品。
PC与家电:联想、TCL等品牌被迫涨价15%-30%,美国市场占有率从27%骤降至18%。
半导体:美国对14纳米以下芯片加征50%关税,直接导致晶圆制造设备每月新增1.2亿美元成本,迫使企业加速“中国+1”供应链布局。
智能手机:虽然美国对中国智能手机暂时豁免了高额的对等关税,但此前提出的两次10%关税仍然生效,同印度、越南相比的关税成本差异仍将明显拖累中国2025年手机对美出口表现。
品类 |
原关税 |
叠加对等关税后 |
传统机电产品 |
20% |
54% |
新能源汽车 |
25% |
100%。 |
半导体设备 |
25% |
50%。 |
太阳能电池 |
25% |
50%。 |
家电 |
25% |
100% |
二、“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整体显著强于消费品
1.行业普遍性增长
202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为21254.9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了1468.36亿美元,同比增长7.5%。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5116.6亿美元。4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905.8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37%,仍在中国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出口集成电路155.7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较前月上涨1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747.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汽车出口1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4%。
2.美企寻求其他进口来源地
2024年,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3059.7亿美元,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14.4%,占中国对美货物出口总额的58.4%。机电产品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品类,该品类受美国301条款及额外关税影响较大,关税区间在25%-42.3%。2025年2月美国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增长5.5%。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2025年2月美国进口机电产品135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自主要机电进口来源地墨西哥(+6.4%)、中国(-2.8%)、加拿大(-5.4%)、台湾省(+63.7%)、日本(-9.0%)、越南(+40.2%)等进口额有增有减。
2024年中国对美智能手机出口额达550亿美元,但2025年4月关税生效后,首周出货量暴跌55%。2025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出口呈“价增量减”态势,出口额278.9亿美元。一季度手机出口量下降主要受苹果iPhone产品订单加速外移的影响。
美国前两个月自印度、越南进口手机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40.2%、169.7%,尤其印度市场占比大幅提升了11.4%,对我国手机出口造成压力。
3.对东盟机电设备出口超过美国
2024年,中国对东盟的机电设备出口额达到了3103亿美元,占到了全部机电设备出口额的14.6%,首次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量。具体来看,集成电路、计算机零部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以及锂离子蓄电池等中间产品的出口增长显著,合计占对东盟机电设备出口总额的53.1%。
另外,在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中,2024年的贸易逆差连续第三年减少。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以及电动汽车等商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增长明显,而汽车整车、汽车零配件及集成电路等产品自日本的进口则有所下降。通过增强机电设备出口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中国不仅加强了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区域内产业链的优化升级。2024年,中国对拉美、中东以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同比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7%、13.3%以及10.6%。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增长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前11个月,前十大出口市场中,对越南、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出口延续去年增长势头。机电中间品对越南、印度出口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32.0%和15.0%,分别占对其机电出口总额的70.2%和59.6%。受“新三样”产品价格下降拖累,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额基本持平;对美出口额小幅增长2.1%,比重继续回落,11月出口同比增长8%,未纳入301关税清单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前11个月对美出口额降幅分别为8.3%、2.5%和22.9%。
2024面年1-11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 |
||
地区 |
出口额(亿美元) |
出口占比 |
欧盟 |
2995.1 |
15.54% |
东盟 |
2778.5 |
14.42% |
拉美地区 |
1524.3 |
7.91% |
中东地区 |
1352.7 |
7.02% |
非洲 |
856.7 |
4.45% |
美国 |
2778.0 |
14.42% |
中国香港 |
2031.2 |
10.54% |
越南 |
830.4 |
4.31% |
日本 |
764.7 |
3.97% |
俄罗斯 |
727.0 |
3.77% |
韩国 |
714.3 |
3.71% |
印度 |
710.6 |
3.69% |
德国 |
690.5 |
3.58% |
墨西哥 |
559.6 |
2.9% |
荷兰 |
554.1 |
2.88% |
三、“双管齐下”,产能转移与自立自强两手抓
1.转移大后方,企业生产放眼全球
钧达股份:在阿曼投资5GW电池片基地,利用当地低电价和免税政策,力争实现本土制造,产品辐射欧洲、非洲市场。
晶科能源: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电池及组件项目。
TCL中环:拟与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成立合资公司,在沙特建设年产20GW光伏硅片项目、晶澳计划在阿曼建设年产6GW电池片和3GW组件工厂。
美的、海尔:墨西哥工厂产能提升40%,利用美墨加协定(USMCA)零关税优势,对美出口增长65%。
华为:搭载国产OLED屏幕(京东方/维信诺)比例提升至78%,射频前端模块改用卓胜微设计方案,美国元器件依赖度从11.2%压缩至1.8%。
联想:在墨西哥建立工厂,利用USMCA零关税政策,北美订单转移率达65%,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增长23%。
小米:通过印度、欧洲本地化生产(印度产能占比达40%),对冲美国关税风险,欧洲市占率首超苹果。
2.从“拼价格”转向了“拼能力”。
华为:截至2024年底,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台,开发者突破720万,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雅创电子:作为国际巨头的核心代理商,其分销业务覆盖汽车电子市场。代理业务受冲击但自研芯片加速渗透,自研电源管理IC(如LDO、LED驱动)已导入比亚迪、大众等车企供应链,预计2025年自研营收翻倍。
长江连接器:实现超100万个型号进口替代,过渡期成本降低40%。
四、未来展望:政策区域市场叠加政策拉动
1. 90天缓冲期注入短期活力
2025年5月11日,中美在日内瓦经贸会谈中达成阶段性协议,宣布暂停部分关税并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标志着持续数年的贸易战首次出现实质性缓和。这一举措不仅为中美经济注入短期活力,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关键支撑。
短期内,中国出口链压力显著缓解。根据协议,美国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同步取消对等反制措施,使机电、航运、新能源等出口主导行业成本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此前,中国4月出口增速达9.3%,关税削减将进一步释放企业积压订单,推动出口数据向好。暂停关税为国内企业争取了90天的缓冲期,有助于优化供应链布局并提升抗风险能力。
2.中国机电设备出口与RCEP成员国贸易顺差连续第三年扩大
2024年,中国的机电设备出口对RCEP成员国的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9.8%,已经达到了1099.7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由逆差转为顺差以来,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向成员国出口了价值5140.5亿美元的机电设备,同时从这些国家进口了4040.8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分别增长了9.9%和7.5%,均超过了行业整体的增长率。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
400-166-9286
181-6370-6525
贝哲斯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