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千亿级蓝海:车联网

    我国的城市道路基础薄弱,超负荷的车量导致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能源,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功能运转,这与汽车的原本功能背道而驰。而且过多的车辆需要提供更多的停车场,但现有停车场供给量存在大量缺口,且各地存在使用效率不均衡、乱停靠、耗时长等问题,加上相关部门的规划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停车行业发展中存在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受环保意识和其他因素影响,我国对公共交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公共交通在运营效率、服务质量上不及大众的预期值,如何解决车辆管理问题成为当前焦点。正逢5G、人工智能纷纷落地,与汽车产业的有机结合倍受大众瞩目。
受政策积极推动
    车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成为是世界汽车产业完成跨越式升级,我国汽车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始终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这次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机会显得尤为重要。自2018年起,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车联网的发展,并多次参与国际交流,以推动我国车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同时,由工信部推动,包括无锡、上海、长沙在内的10个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以及超过30个城市级及企业级测试示范点,遍布我国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华南、西南、西北。

5G促成车联网的核心技术落地
    V2X技术是支撑车联网的核心技术,5G的普及将为V2X技术落地提供网络基础。5G与4G相比,时延更低,在一毫秒以内、吞吐量更高(>10Gbps)、实现更多连接(>1000k)、且移动性和可靠性更高。这些优势完美贴合了车联网的业务要求,比如智能汽车的每个部件都会产生数据需要高速网络将数据同步传输到云端,以便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同时需要云端瞬间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并及时做出决策。5G性能上的优越性使得V2X成为了可能,而我国主导的C-V2X从技术和设备标准到行业应用类标准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研发产业化也逐渐成熟,应用示范也已经开启,商用化落地指日可待。
AI推动人机交流
    AI时代最重要的标志是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当车联网遇上人工智能时,语音交互发生的十分自然。在驾驶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下达语音指令,无需傻傻地唤醒“Siri”,系统便会根据语音指令作出对应的调整,比如你想听歌,系统会通过大数据推送并播放你平时喜欢的歌曲。实现如此流畅的沟通,主要取决于AI的两个核心技术——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这两项技术又取决于语音语句的储备和机器的深度学习能力。汽车AI的语境涵盖“衣食住行用”千条常用语音语句,同时通过网络连接云端知识库,机器基于对语义的理解以及客户习惯,精准识别个人需求。
车联网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亿辆,庞大的汽车市场为中国的车联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同时在宏观政策、技术创新、公共设施建设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车联网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近1800亿元。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车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按照工信部《车联网产业发展计划》要求,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达30%,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2022年或将近3000亿元。
车联网产业链
    从市场结构来看,车联网产业链自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再到应用层。车联网技术最终还是要应用到汽车中,其中服务商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具体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系统集成商、导航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地图提供商等。据数据显示,在车联网产业链中,服务商的市场占比最大,其次为硬件商、通信运营商。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商、硬件商、通信运营商分别占有73%、17%和10%的市场份额。
    服务商和通信运营商占到总比的83%,而两者均离不开服务器的支持,可以说服务器厂商笑到最后的玩家。目前主要的服务器厂商如华为、浪潮信息和通信设备商如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均已推出了基于OTII标准的边缘计算服务器。我们认为,未来在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中大概率仍会延续当前运营商服务器市场的格局,即传统服务器厂商主导、通信设备厂商参与。

商务联系

超越挑战,未来可行

我们提供更专业明智的市场报告,让您的商务决策锦上添花。